吴文康:千年缂丝成就一生追求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2-06-25 12:54来源:苏州日报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为古老的丝绸艺术品,古代曾有文人见到如此巧夺天工的织物后,赞叹它是“雕刻了的丝绸”,缂丝工艺因此而得名。这项据称在公元前2500年就已诞生的传统工艺,在千年历史的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兴盛衰败一直传承至今,这其中包含了从古至今众多缂丝艺术家的努力追求和不懈努力,才使得缂丝如今仍能作为举世瞩目的丝织精品,供人们欣赏和收藏。 身体力行 探求古老工艺传承创新 在与吴文康的交谈中,我们总能感受到他对缂丝工艺的深切喜爱,甚至自愿肩负传承缂丝工艺的重担。他坦言,在80年代末,缂丝织造的鼎盛时期,仅仅苏州就有多达8万余人的从业人员,当时的农村,家家户户都在织缂丝,大批量的产品需求极大刺激了缂丝工艺的迅猛发展,织造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然而1993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了日本等几个主要缂丝产品出口国的需求量,从未预见的业务滑坡笼罩了整个缂丝行业,技艺人员流失,生产萎缩,导致苏州大部分缂丝企业纷纷停业转行,到如今苏州只剩下了吴文康的最后一家缂丝织绣厂。 诚如入驻中国工艺文化城的云锦大师金文所言,诸如云锦这样的工艺技艺,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少有年轻人愿意沉下来潜心学习。缂丝的复杂工艺和云锦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吴文康曾为缂丝发展遇到的瓶颈做过详细分析,首先是缂丝技艺的复杂难学,相较大家熟知的刺绣工艺,缂丝的学习复杂程度是刺绣的几倍以上,稍有天赋的学徒一般都需要三个月才能学会基本功,而学了一年都没织出样的学徒并不在少数。相对于刺绣的简单易学,缂丝的发展要形成规模则需要更长时间积累;其次,缂丝织造的成本较高,至今尚未有能够替代传统缂丝机的现代机器让缂丝产品批量生产,因此每一件缂丝成品都是纯手工织造,费时费工导致售价偏高,普通百姓无法接受;最后,缂丝生产过程枯燥辛苦,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难接受,曾经兴盛一时的苏州西部民间缂丝织绣厂,现今也只剩下了三十几名女工,吴文康尽可能多的提高她们的福利待遇,为缂丝技艺的传承发展留住人才。 吴文康入驻中国工艺文化城,开办他的第二家“文康苑·缂丝艺术馆”,正是基于传承发展缂丝技艺的目的。在他认为,中国工艺文化城有着丰富的行业资源、宏大的建设规模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且一直在努力打造工艺美术在业界的影响力,众多工艺美术大师集聚于此,共同助推工艺文化产业的发展。吴文康将缂丝带到中国工艺文化城来,同样希望缂丝工艺的魅力可以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直至投入到缂丝行业中来。 在此前,吴文康也用过很多方式力图改变缂丝后继乏人的现状,有些大师传授技艺会收学费,而吴文康却说,如果有人愿意学,他可以每天出100块给学生进行补贴,只要他能坚持下去。2011年暑假,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曾有教授特意来到苏州向吴文康学习缂丝技艺,希望把缂丝带到台湾,传授给他的学生,吴文康非常欣喜,充分利用两个月的时间亲授技艺。吴文康认为,缂丝作为传统工艺的一大门类,其传承发展急需政府扶持。在吴文康目前的工作时间里,他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奔波于全国各地的各类工艺推广展销上,积极地与政府部门沟通,和旅游公司洽谈……毫不夸张地说,吴文康在乎的,远不只是他本人缂丝艺术馆发展壮大的一己之私,他真正关注的,是能够为自己钟爱多年的缂丝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尽可能多的努力。 衣带渐宽 献身缂丝事业无怨无悔 与其说吴文康是一名缂丝艺术家,倒不如称他为一名矢志不渝的缂丝追求者,在吴文康的事业生涯中,缂丝一直如影相随。1986年他开始学习缂丝技艺,凭着对缂丝的一腔热爱,仅仅两年时间,他就在自己的家乡苏州市东渚镇创办了苏州西部民间缂丝织绣厂。在人们印象中,织造工作应该是女性的强项,而吴文康当年是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为何会选择缂丝织造作为自己未来的事业?对此,他笑道:“不了解缂丝历史的人或许还真不清楚,在1983年至1991年期间,是现代缂丝工艺发展的最鼎盛时期,来自日本和服腰带的订单使得缂丝从业人员的队伍不断扩大,当时缂丝的从业人员均以男工为主。而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很自然地就喜欢上了这门独特的技艺。” 作为苏州西部民间缂丝织绣厂的厂长,吴文康自豪地表示,在苏州,这是**一家织造缂丝的厂家了。在吴文康二十余年的缂丝研究中,创新一直是他始终不变的主题,无论在花样设计还是传统品种的发展上,吴文康都坚持突出特色,依托缂丝厂的合理运作,吴文康不断创新,将作品赋予观赏与实用兼具的艺术价值,除去陆续获得各大艺术类奖项外,由他研究推出的近百件新产品也在国内外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吴文康说,为了推动缂丝的传承发展,他在1990年时奔赴河南,在那里开了一家缂丝织造厂,成为当时河南**家私营企业,他希望这门千年技艺能够走出苏州,广为流传。然而在河南的事业远比在家乡苏州艰辛很多,为了招收学徒,他东奔西跑,甚至翻山越岭,两个月瘦下了30斤,在经历了风风雨雨的18年后,河南缂丝厂最终在2008年正式关厂歇业,此时的吴文康决定将重心放在苏州,全力以赴在缂丝诞生发展的工艺之乡。
吴文康,1960年生,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东渚人,中国工艺文化城入驻商户。自幼受缂丝工艺熏陶,中学毕业后即拜师学艺。二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缂丝的研究。其产品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饮誉国际市场。其中和服腰带一直为日本商人青睐。自1992年起,陆续多次参加国内外举办的民间艺术展,在北京首届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上引起轰动,荣获金奖;继而于马来西亚、上海、南京等民间艺术节获奖10余次。现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苏州市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业绩载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共和国建设者档案》、《苏州民间手工艺术》。2007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奖”,同年,苏州西部民间缂丝厂被江苏省民间文艺界协会授予“江苏省缂丝传承基地”。2009年4月中华华夏文化产业基金会与中央电视台拍摄该厂缂丝工艺专题纪录片在央视九套《中国智慧》栏目播出。(摘自苏州日报)
文章分类:
人物专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