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口:徽派古村落的华美转身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2-09-24 10:17来源:姑苏晚报
玩山,还是安徽黄山。雄伟与秀丽兼而有之; 春天看杜鹃与秋天看云海各有所得。不过,我现在的兴趣有了转移,自己也说不明白,怎么会如此青睐黄山脚下徽派古村落古民居,而且如此痴迷,应了“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诗意,常常会魂牵梦绕的往皖南“徽骆驼”一带去转悠,去寻觅。 激发我兴趣的,还得从有幸参加上海一家旅行社开辟新的旅游线路说起,那次我们有意选择了鲜为人知的皖南呈坎、潜口、屏山以及李白笔下桃花潭畔的陈翟等古村,转了一圈,大开眼界。真没想到安徽有这样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也许由于闭塞和经济发展滞缓,那些还没有遭破坏的星星点点古村落被比较完好的保存下来了。 在安徽众多古村落中,屈指潜口,独树一帜。你说这些古建筑是旧的,它是见新了;你说它是新的,它实在是旧的。是基本上把散落在黄山脚下的一些零乱、单独但保存状况还比较完好的旧宅,一梁一柱、一砖一瓦都编了号,原封不动地做个大手术,把它们集中移建到潜口去加以抢救和保护,并让它们重新焕发青春。用现代科技手段,优化重建一个原汁原味庄园式古村落,堪称智慧的创意,光彩照人,可圈可点。 潜口在黄山紫霞峰下一个小小山峦之上,占地约有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完全按照山地高低错落之势,自然布局,每幢古建筑之间的间距,也是根据自身所处位置,作出不同定位,疏朗有致,形态各异。 多走走看看,我对徽派古民居的基本建造格局,似乎有了一定的了解。徽商有个特点,在外面做生意肯吃苦,赚了大钱之后,就回乡建豪宅、造祠堂,荣宗耀祖。所以,每一古宅都建有高高的阶梯式的风火墙,意在象征他们崇仰的“五岳朝天”; 走进大门,厅堂前必有一个天井,他们讲究“四水归堂”,水源即财源,聚水就是聚财。在天井中仰望长空,还有一个糅合“天人合一”的美好祈愿。 徽派厅堂布置极为精致肃穆,挂有名家的山水花卉中堂轴子,两侧的对联,含义不外两点:孝道和读书。这是启迪晚辈做人的根本,很值得我们思辨和检讨。 徽派古民居建筑**特色是三雕和三塑。据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古建筑专家发现隐于深山中的古民居,他们几乎被数量众多、形式丰富、年代久远所震慑。大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遁世意境。所以,在这大背景下,徽派民居一般木构件都不上油漆,显露天然木纹,还真有一点凸现徽州“东南邹鲁”的文化深蕴。凡木雕,大到整幢建筑装饰,小到屏风家具,浮雕、深雕、圆雕、缕空,艺术处理手法多样。三雕,还包括石雕、砖雕,一件件玲珑剔透,形象生动。三塑指陶塑、灰塑和泥塑,八字墙上、门楼门罩、屋脊基座等等,图案生动,表情达意,让人久看不腻。 寻访古村落古民居,体验的是历史的沉淀。我在走进潜口大门时发现,这里的环境绝妙幽静。横跨环山小溪上有一石桥,直通旧时尼姑庵。过桥向上,就是善化亭,取“善化贤良释化愚”的禅意。这里有一副对联,颇有耐味:“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闲步;急不来的心事,想一想,暂且丢开”。从字面看,好像不是古人之作。细细咀嚼,催人惊醒,不觉心胸开朗。 徜徉古村落,小巷蜿蜒,石板路曲折悠长,房前屋后,植树莳花,点缀不同季节花木。一方面,在这绿树竹影之中,古村落好像注意到游人的浮躁和匆忙,所以它自身就特为矜持,不张扬,低调奢华,旨在变意境为一把钥匙,为游人释放负荷,开启游人的心智;另一方面,整个古村落优美的设计轮廓,里里外外,自然契合,也是向游人传递和证明移建的徽派传统村落,一样能达到那种馥郁气息的预期效果。 明清以后,徽商逐渐由盛而衰,然而,众多徽派民居建筑特色却依附在村落里被保存了下来,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潜口,有一幢“司谏第”,建于明弘治年间,为汪姓子孙所建祭祖的宗祠,有单拱石桥通正厅,气象不凡,中堂悬“敕谕匾”,上书“皇帝敕谕……以诚德业”之句。还有一幢“曹门厅”,也是宏伟的祠堂建筑。在潜口,凡民居,都贯以原住民的姓名为标识,例如有保存最古的元代营造法则的吴建华宅,有特为精雕细刻、豪华精巧的方文泰宅等。每一幢古宅的色调,都注意到朴素淡雅的统一,若传统水墨画在青山绿水间的泼洒。 寻访徽派古村落,储存有我最为丰厚的记忆与情感,也许是情结在发酵与煽动,我的取舍,还是继续上路。(来源 姑苏晚报)
文章分类:
历史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