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畲族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2-09-12 10:13来源:文化月刊杂志
泰顺是浙江省畲数民族工作的重点县。畲族文化遗产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试点单位:畲族民歌成功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畲族婚俗、三月三、畲族民歌等三项;市级非遗保护名录有畲族谚语、畲族刺绣、畲族彩带编织、畲族医药等四项。 传承与保护 以畲族文化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区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文化生态保护的新途径,组织人员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落实保护措施,重点开展文化生态环境以及濒危的传统艺术、传统技艺等重要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两级试点落地保护 以开展试点工作为中心任务,全面实施泰顺县畲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泰顺县在畲族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司前镇、竹里畲族自治乡设立畲族文化生态保护试点综合乡镇,在雅阳镇承天村设立畲语普及试点村,在彭溪镇昌基村设立畲族舞蹈(钉鞋舞)保护试点村,在柳峰乡梧村设立畲族织绣保护试点村。通过镇、村两级试点的设立,进步强化了畲族文化遗产的落地保护,明确了畲歌、畲舞、畲绣等三大特色资源散点式和立体式保护。 保护与发展并重 一方面抓文化遗产的保护, 方面积极探索畲族产业发展。着力发挥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培育和形成以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的转化,为众多具有开发价值的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设窗口和平台,促进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业的结合,与文化产业开发的结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并结合浙江省文化厅在全省开展的“八个一”为内容的“服务传承人月”活动,组织开展了走访慰问传承人、发放政府津贴、召开传承人座谈会、为传承人进行健康体检等活动。 在畲族文化生态保护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保护力度。 是系统保存。做到有完整的文字、完整的畲歌曲谱、完整的音像图片、畲族文献完整的头饰、服装及其他实物资料等。二是积极展示。通过举办展览、建宣传网页、设宣传窗、组织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等方式,对畲族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展示。三是活态展演。举办专题晚会,参加全国省市相关活动等方式,扩大畲族传统歌舞项目的展演渠道。四是扩大传播。在前期畲族出版文献的基础上,增印、赠阅等方式,加大人们对畲族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现状与问题 泰顺畲族文物保护还尚处空白。 泰顺畲族历史悠久,有丰富的迁徙文物、革命文物以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物,但在文物保护名录体系中所占比例非常少:没有县本级畲族博物馆,与已建成或正在建的闽东宁德地区民族宫和浙西南景宁县畲乡博物馆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同时在收藏畲族文物方面,收藏数量少,保管条件差,许多古民居没有专业人员管理,又缺少专项经费来进行专业维护,古宅大院日见破败。 泰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涵盖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十大门类。泰顺畲族语言、畲族舞蹈、畲族民歌中的叙事歌和仪式歌、服饰刺绣和剪纸以及涉及畲族的生产、生活、社会组织、人生礼仪、信仰、岁时节日等民俗正在逐渐淡化或逐步趋向消亡,亟待抢救! 泰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堪忧。省市级以上的非遗项目后继保护乏力。 虽县省市级以上项目较多.但没有科学系统的保护规划,保护经费缺乏。 建议与设想 加强畲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对濒危的重点项目进行抢救性调研和保护,通过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制定保护措施、投入扶持经费等,实现有效保护和传承,激发民众自觉参与原生态的传承。加大力度采集、收藏、整理、展示畲族文化的艺术品、文献手稿以及与畲族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饰、器具等可移动文化遗产,以展示、传播方式教育群众认识本土文化。 推动畲族文化对外交流。加强浙南畲族区域保护工作交流。进步营造跨区域畲族文化的民俗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举办民俗、文学、工艺等文化活动,提升畲族文化交流合作的规格与品质。制作反映泰顺畲族文化特点的网站、画册、书籍、光碟等宣传品,扩大泰顺畲族文化的宣传面。 开展畲族文化研究。充分利用高校、研究机构及民间研究团体的力量,邀请国内外学者、研究人员,研究泰顺畲族的历史、文化、经济、文学、艺术、饮食、建筑、工艺、民俗、先贤名人、移民史等。 实施畲族文化示范建设。完善建设基础设施。严格按照修日如日原则,修复批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民居建筑等;建设展示区,建设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充分利用博物馆、民俗馆、展览馆、纪念馆、历史古迹、古建筑等有利条件,并以之为载体,配合举行各种民俗、文化艺术活动,展示泰顺畲族多元文化汇合交融的风貌;培育批旅游景区。将畲族文化的发掘、保护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充分运用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畲族文化遗产,开拓旅游项目,加强宣传。确定批畲族文化遗产表演类项目,融入泰顺氡泉旅游度假村、白鹤山庄、泗溪廊桥文化园等景区之中,增添景区的人文色彩,提升景区的品位;建立产业基地,合理利用畲族文化资源,探索以畲族彩带编织、刺绣等为重点的畲族文化产品。以传承为核心,以产业为纽带,建设畲族文化产业基地,弘扬畲族传统文化。通过加强政策服务和引导,加大畲族工艺品研发力度,扶持畲族文化遗产特别是手工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开发畲族文化遗产产业,促进畲族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摘自文化月刊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