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咨询:瞿先生 13862076281 微信同号|金先生 17772228007
      
  • 古建网,正式向广大古建筑爱好者征集古建房源及古建行业相关的图文资讯及古建行业公司简介,免费发布相关内容!资料请提交到qq邮箱:409925443@qq.com 
  • 通知:即日起,中国古建网,古建交易网,古建之家,苏州古建网,四网正式合并,并更名为古建网,网址为:www.gujian.vip 请广大古建爱好者持续关注并熟知,谢谢! 
 

春游淮安 访总理故居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4-04-14 13:41作者:银山智人来源:新浪博客

春雨淅淅沥沥,润湿了屋顶黛色的小瓦,像涂抹了沁人心脾的酥油;瓦上的苔藓,泛出淡淡的黄绿,隐隐约约,似有还无。望着望着,我突然想起了苏北的一座小城。那座小城,精神若江南,仪态似徽州,与苏北一名格格不入。它,就是淮安。

总理故居

知晓淮安的缘起,可能因为《西游记》吧,它的作者吴承恩,就是淮安人。但是,真正令我产生向往的原因,只有一个——它是周总理的故乡,那里有周恩来故居。曾经看过淮安的宣传片,印象中,小城小巧别致,人物荟萃,是个地灵人杰的地方。等到进入城市发现,果然名不虚传。小巷、老屋、城楼;韩信、梁红玉、关天培……不胜枚举。可惜,古城的城墙没有寿州的幸运,拆除的一干二净;城市改造,使众多的人文遗迹,变成一个一个不相关联的孤立景点。即使那些孤立的景点,也忽多忽少遭受变故,有些面目全非。譬如漂母祠、梁红玉祠,形单影只;而吴承恩故居,崭新的像私家别院。总理故居那里,小巷也被拆迁改造过,门前多了一个可以停车的广场。

周恩来总理

淮安,是***历史文化名城,它之所以能够拥有这样的荣誉,离不开连绵不绝的老屋,离不开错综复杂的巷道,离不开灿若群星的名人,以及沟渠、古树和传说。被拆迁的民居、被毁掉的巷子、被改造的水渠,是构成文化名城的框架,是一个个文物单位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历朝历代的名人们生活的真实环境。片面地强调保护某些所谓核心区域,人为地把它们剥离,无异于把古井的石雕坛口当作文物小心地供着,却无所顾忌地毁掉古井。这种保护井坛毁掉古井的行为,极端错误、极其野蛮,甚至无知。我真想顺着幽深的巷道,拐弯抹角地寻访周恩来故居,岂料汽车竟然能够直接开到门前。假使周总理有机会回归故里,恐怕很难认得出自己的家园,更不要说寻找童年的记忆了。难怪周总理一再表示不要保留他的旧居,很可能老人家已经预料到来日的变化,那种变化,老人家未必喜欢。因为那种变化,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还改变了历史的真实。

总理风范

旧物消逝,有一顶堂而皇之的帽子——新陈代谢。然而,我们没有看见自然的代谢,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随心所欲的折腾。弥足珍贵的古迹被蚕食改变的时候,地方上却不遗余力地制造着新景点、假古董。来淮安参观旅游的人,无一例外地会被带到周恩来纪念馆,那里叫做“西花厅”。建设纪念馆,陈列伟人的遗物,寄托后人的敬意,无可厚非。但是,当我站在气势恢宏的建筑群前,眺望隐藏着周恩来、吴承恩、关天培等名人故居的古城时,我看见粉墙黛瓦的翘角飞檐,被一栋栋火柴盒一样的高楼隔断,断断续续,不伦不类。一种不可名状的隐隐酸楚,汩汩然交汇,直至澎湃。(摘自新浪博客)


点击查看免责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发表或转载的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与法律责任!